返回上一頁 第128章 鵲都 回到首頁

第128章 鵲都
不見上仙三百年第128章 鵲都有聲小說在線收聽

相較于春夏秋三季,夢都的冬天要稍稍難熬一些。

臨江之地常顯濕冷,易生瘡凍,城南這處的百姓幾乎袖爐不離手,屋里也得常生盆火,拔一拔潮氣。

這些之于巷尾住著的兩位來說,本來并不成問題。

烏行雪復生之后,便不再是當初的邪魔之軀,滿身怨恨消散于煙,自然也不會再有亡魂噬體所致的劫期。

但那些東西畢竟在他靈魄上纏繞過數百年,即便一朝散盡,也會在初期偶現隱痛。這就好比在浮浮沉沉的小舟上呆久了,冷不丁踏上岸邊實地,依然會有搖晃之感似的。

這并非真正的損傷,但還是需要靜修兩年才能徹底恢復。

烏行雪睜眼至今尚不足一年,夢都這處春夏極其養人,到了冬天靈氣就有點運轉不周,靜修起來略有些阻滯。

烏行雪從不畏痛,對于這點阻滯更是渾不在意,慣來不當回事。

但蕭復暄在意。

他只要看烏行雪臉色有一丁點蒼白的跡象,或是手指開始轉涼,便將人拽回臥房,起一道靈陣,用自己的氣勁探進去。

這其實是一個辦法。

蕭復暄氣勁純烈,某種意義而確實能緩解。各大要穴一點一點摁壓過去,循環往復一日一夜,靈氣運轉就會流暢許多。

但這只是“照理說來”。

等落到實際,那結果可就大不一樣了。

因為氣勁在體內游走、摁壓的滋味著實有點……難以說。

每一次以“調養”為始,行至中途都會歪去另一個方向。于是宅院里烏泱泱的小童子們就會莫名其妙被堵上耳朵,然后一并端走。

有一回可能是不信邪吧,他們斷了再續、續了又斷,嘗試了好幾回,結果就是這間屋子的結界罩了五天。

整整五天……

床榻桌案已經都不能看了。

到最后靈王大人從喉間頸線到手指關節、乃至膝窩腳踝都是久久褪不下去的紅潮。連呼吸都是微微抖著的。

他抓著蕭復暄,半睜著開潮濕的眸子,瞥見腰腹間的滿片狼藉,又曲了一下長直的腿。另一只手掩擋著眼睛,不知緩了多久才能說出話來:“……不行了。”

蕭復暄低頭安撫地親著他擋眼的手指尖和眼睫,嗓音難得透著懶:“嗯?”

烏行雪說:“還是換個地方吧。”

照這架勢,夢都的冬天他連一輪都消受不起。

***

蕭復暄和烏行雪在這條長巷里住了大半年,離開于隆冬。他們在北邊另尋了一處靈地,將在那里調養至完全恢復。

走的時候,烏行雪給那座宅院又套了一層結界。在那結界作用之下,往來行人看向那個巷尾,曾經所見是何模樣,往后就還是什么模樣,從始至終沒有改變過。

仿佛那處從未有人搬來,也從未有人離開。

他們只是偶爾掠過的浮光,無意驚擾任何人,也沒有留下任何痕跡。

但其實……是有人記得他們的。

當初那幾個在茶酒坊里爭辯過的百姓,一道去過那處巷尾,后來又常有駐足、常會路經。

其中一位就曾在某個暮春傍晚,看見一道雪白身影繞著樓閣直掠而上,輕輕落上高檐,伸手攏了一把落花,然后低下頭,同樓閣之下的什么人笑著說話。

那日其實是童子頑皮,弄得屋宅結界漏了一絲

相較于春夏秋三季,夢都的冬天要稍稍難熬一些。

臨江之地常顯濕冷,易生瘡凍,城南這處的百姓幾乎袖爐不離手,屋里也得常生盆火,拔一拔潮氣。

這些之于巷尾住著的兩位來說,本來并不成問題。

烏行雪復生之后,便不再是當初的邪魔之軀,滿身怨恨消散于煙,自然也不會再有亡魂噬體所致的劫期。

但那些東西畢竟在他靈魄上纏繞過數百年,即便一朝散盡,也會在初期偶現隱痛。這就好比在浮浮沉沉的小舟上呆久了,冷不丁踏上岸邊實地,依然會有搖晃之感似的。

這并非真正的損傷,但還是需要靜修兩年才能徹底恢復。

烏行雪睜眼至今尚不足一年,夢都這處春夏極其養人,到了冬天靈氣就有點運轉不周,靜修起來略有些阻滯。

烏行雪從不畏痛,對于這點阻滯更是渾不在意,慣來不當回事。

但蕭復暄在意。

他只要看烏行雪臉色有一丁點蒼白的跡象,或是手指開始轉涼,便將人拽回臥房,起一道靈陣,用自己的氣勁探進去。

這其實是一個辦法。

蕭復暄氣勁純烈,某種意義而確實能緩解。各大要穴一點一點摁壓過去,循環往復一日一夜,靈氣運轉就會流暢許多。

但這只是“照理說來”。

等落到實際,那結果可就大不一樣了。

因為氣勁在體內游走、摁壓的滋味著實有點……難以說。

每一次以“調養”為始,行至中途都會歪去另一個方向。于是宅院里烏泱泱的小童子們就會莫名其妙被堵上耳朵,然后一并端走。

有一回可能是不信邪吧,他們斷了再續、續了又斷,嘗試了好幾回,結果就是這間屋子的結界罩了五天。

整整五天……

床榻桌案已經都不能看了。

到最后靈王大人從喉間頸線到手指關節、乃至膝窩腳踝都是久久褪不下去的紅潮。連呼吸都是微微抖著的。

他抓著蕭復暄,半睜著開潮濕的眸子,瞥見腰腹間的滿片狼藉,又曲了一下長直的腿。另一只手掩擋著眼睛,不知緩了多久才能說出話來:“……不行了。”

蕭復暄低頭安撫地親著他擋眼的手指尖和眼睫,嗓音難得透著懶:“嗯?”

烏行雪說:“還是換個地方吧。”

照這架勢,夢都的冬天他連一輪都消受不起。

***

蕭復暄和烏行雪在這條長巷里住了大半年,離開于隆冬。他們在北邊另尋了一處靈地,將在那里調養至完全恢復。

走的時候,烏行雪給那座宅院又套了一層結界。在那結界作用之下,往來行人看向那個巷尾,曾經所見是何模樣,往后就還是什么模樣,從始至終沒有改變過。

仿佛那處從未有人搬來,也從未有人離開。

他們只是偶爾掠過的浮光,無意驚擾任何人,也沒有留下任何痕跡。

但其實……是有人記得他們的。

當初那幾個在茶酒坊里爭辯過的百姓,一道去過那處巷尾,后來又常有駐足、常會路經。

其中一位就曾在某個暮春傍晚,看見一道雪白身影繞著樓閣直掠而上,輕輕落上高檐,伸手攏了一把落花,然后低下頭,同樓閣之下的什么人笑著說話。

那日其實是童子頑皮,弄得屋宅結界漏了一絲縫隙,烏行雪踏上飛檐,轉眼便補上了。

但旁人并不知曉這些緣由。

對于恰好經過的行人而,那便是驚鴻一瞥,是難得窺見的仙蹤。

那百姓常與人提起那一幕,說樓閣上的仙人一身白衣勝雪。還說這條長巷是有仙緣的,巷子尾住過神仙,往后或許還會再出神仙。

于是,那條曾經無名的長巷便在口口相傳中有了名字……

叫做雪衣巷。

后來百年千年世事更迭,城名江名換了不知多少遭,唯獨那條巷子的名字亙古未變。

***

但那依然是后話了,當時的烏行雪和蕭復暄并不知曉這些。

他們在巷尾落下結界后,沒有即刻動身去往北邊,而是在城內多呆了一夜。

因為聽聞這夜的夢都城有一場冬市,更因為聽到了一個名字——

醫梧生。

夢都城的冬市是臘月里難得熱鬧的存在,因為臨近年關。就連主城附近的人也年年都會來,諸如近郊、村野、白鹿津還有春幡城。

那幾位閑聊的是往冬市上運送散貨的百姓,他們平時應

該就常往來各處,說起“春幡城”來更是極熟。

在扶著輪車穿過街巷時,不知誰聊到了“這幾天總下雪,比往日要冷,老毛病斷斷續續不見好”。

另一個人便接話道:“春幡城有位十分厲害的先生,叫醫梧生,心腸極好,你可以找他求點藥。”

他身旁的人連聲附和:“對對對,哎,將將好!前兩年冬市他都來了,今年應當也會來。你可以去守著,他的馬車一貫喜歡歇停在……”

那人抬頭找望了一下,不遠處冬市已經掛起了燈火,同人間的每一場熱鬧集市一樣,煌煌連成一大片。

那人一指前面臨近市口的客店,道:“就那家,離得近,據說——哎?!”

他話說到一半,忽然低呼一聲,用力拍了拍那個畏病的同伴:“巧了!看你這運氣,那輛馬車!那不就是么!”

烏行雪和蕭復暄走在他們前頭一些,幾乎已經跨進了冬市。聽到那句“巧了”時,兩人同時剎步,循聲轉頭看去。

那家客店離他們也就幾步之遙,而那輛馬車剛拐過街口,篤篤數聲后剎止在了客店門前。

馬車門吱呀一聲響,一個斯文清瘦的熟悉身影便從車里走了下來。但他沒有即刻朝客店里走,而是站在車邊,伸手去扶另一個從車里下來的女子。

不遠處,那幾個百姓的話音隱隱傳來:“瞧,那就是醫梧生和他妻子,花家副堂呢。”

彼時天上已經飛起了雪沫,燈火映照下,迷迷蒙蒙、洋洋灑灑。

地上有前兩日積留的雪,被踏成了薄薄一層,有些滑。花照臺抓著醫梧生的手,從車上下來時,剛巧踩在那層薄冰上。

修行過的人,不至于被一點薄冰滑到。但她像是嚇唬人似的,“哎呦”一聲裝了個趔趄。

醫梧生下意識匆忙一拽,倒是拽出一個真趔趄。

花照臺:“……”

兩人撞到一塊兒又踉蹌一步,終于穩住身形。再想想方才那“多此一舉”,沒忍住笑了起來。

醫梧生就是在那時候抬的頭,剛巧撞上了烏行雪和蕭復暄看過去的視線。

他有著斯文人常有的習慣,同任何一個過路行人撞上目光,總會周全地點頭行個輕禮。于是他沖烏行雪和蕭復暄點了點頭,笑著溫聲道:“二位公子見笑了。”

烏行雪怔愣片刻,同樣笑著應道:“哪里。”

他的心情在那一瞬變得極好。

他們先前經受過又被世人遺忘的所有,就是為了這樣的一些時刻吧……

掌柜出門來迎,接了醫梧生和花照臺進店。那幾個有求的百姓在集市口卸下板車上的貨袋,也趕了過去。

雪是在那一刻變大的,寬闊的車馬道瞬間蒙上了一層雪色,像白玉石。

飛鳥結伴而來,在雪霧里掠過天際,又隱入漫漫而來的夜色里。

一邊是車馬篤篤之音,一邊是冬市燈火相織之下的喧囂人語。

烏行雪抬眸掃了一圈,沖蕭復暄挑了一下眉,輕聲說道:“看,‘鵲都’。”

“嗯。”蕭復暄四望一圈,溫沉應道:“鵲都。”

***

他們在燈火街市中穿行而過。

這里有茶肆酒館、有說書先生,有散著迷蒙熱氣的攤車和吆喝的堂倌,有琳瑯萬物。其實同三月的杏花燈市、或是落花山市并沒有太多分別。但那個天性喜歡人間煙火的人,就是看得饒有興味。

就好像熱鬧總是相似,但人們依然會一場又一場地趕赴著,不問春冬。就好像話本里的愛恨別離相差無幾,但聽書的地方依然有人為著故事哭哭笑笑,日日滿堂。

烏行雪在一座攤車前停了步,伸手摘了一只頗有意思的面具。正翻看著,忽然感覺肩膀被人輕拍了一下。

他轉過頭,看見了燈火錯落下的蕭復暄。

就連這樣的一瞬間也是相似的,一如數百年前。

這是烏行雪曾經設想過的,在人間最好的初見。

不遠處的茶堂里,說書先生拍了驚堂木,嗓音穿過燈光和雪沫傳來:“清河三百年,冕洲大雪。無端海雪封十萬里,茫茫一片直蓋到天邊……”

烏行雪愣了一下,忽然想起最初睜眼時,蕭復暄從街頭巷陌里探聽而來,告訴他的話。

說如今的年號還是清河,最初改年號的年歲同自洽之前一樣,卻不再是因為落花臺的連天大火了,而是因為海清河晏。

所以話本故事里沒有了“天殊”,也不見“蒼瑯北域”。

唯有萬事太平,海清河晏。

至今,整整三百年。

這是沒有仙也沒有魔的第三百年……

從此高山流水清風明月,都只相逢于這人世間-

正文完-

https://rg/novel/120/120745/65604588.html

rgrg

不見上仙三百年 https://www.jjyfw.com/baidu/225415/index.html